什麼人訪問什麼人﹕港燦是個七字頭
I like the HK Blogger 港燦 interview by Ming Pao very much. It actually capture the "struggling mentality" of the HK middle class who were born in 70's. Click here to see the article
(明報) 11月 05日 星期日 05:05AM
【明報專訊】網上世界百花齊放,有些人說會取代主流傳媒,也有說會遲早被主流傳媒吃掉。
筆者有一個網站,沒有幾個人看,每天的讀者不到100人。在過去兩年間,筆者開始在報章和雜誌寫作,在網上的寫作愈來愈少,慢慢被主流傳媒吸納。
港燦也有一個網站,很多人看,每天的讀者超過2000人。在過去兩年間,《港燦筆記》這個博客獲得多份報章雜誌介紹,網主卻一直堅持不上鏡,不公開身分,不走進主流傳媒。
兩條路,本來只是個人選擇的不同。談到結尾,卻發現兩人所共同面對的,是同輩「七字頭」如何和社會對話的大問題。嬰兒潮的一輩快將退休,社會上層的位置卻沒有因而讓後來者自由競爭。香港的新生代如果要立志幹一番事業,應該如何自處﹖
本來對找港燦做長篇訪問不抱太大期望,每次報章雜誌談到他的博客,他總說感到很不好受。有次某雜誌把《港燦筆記》評為「舉足輕重」,他立即把博客的副題改為「並非財經網誌」,拒絕記者的稱許。
為了自娛 也是自學
港燦的博客多談企業財務會計分析,從跨國公司到商場貼紙相連鎖店的營運研究都有,就連稱許他的雜誌也會被他煎皮拆骨,解讀在該報業集團的位置。問到港燦為什麼會寫這類題材,他說最初純綷是出於興趣。他一再強調,在網上寫文章只是為了自娛,不是為了成名。本是金融服務業出身,港燦對市場消息自然比較留意。有時他自己或朋友不同意一些主流傳媒的意見,便很想「寫幾行字發泄」。如是者,便有了《港燦筆記》。
從自娛開始,港燦發現寫博客其實也是一個自學的過程。他說因為曾經誤判了某上市公司的股票,覺得應該把平日研究股票、年報等的自學筆記貼上博客,希望能拋磚引玉,讓真正的高手出來指正。不過他一直強調自己並不專業,其業餘股票研究很難做得到專業投資者應有的精細。
所以博客獲得主流傳媒的報道,港燦不單絲毫沒有一點飄飄然的感覺,反而第一次感到有壓力。早前他甚至曾宣布停寫,到了最近才重出江湖。要他選擇以真身示人,在可見的將來似乎是毫無可能。
不以真身示人 謙稱水準未夠
港燦還說幸好他的上司不知道他就是港燦,如果發現他常常在上班時間寫自己的博客,還不立即革職查辦﹗還好他在公司有自己的房間,身後只有一幅牆,讓他可以靠寫博客來忙?偷閒。他始終謙遜地說自己水準未夠,太早成名不但不會有助自己轉工,只會增加被金融業踢入黑名單的機會。
如是者,話題便轉到「成名與否」的抉擇。年輕人從剛踏足社會開始,來到林海峰(相關新聞 - 網站)說的「三字頭」關口,總會想想自己的事業該如何的走下去。在業界中打響名堂,從來是向上爬的一個重要手段。
筆者就遇過不少在「博上位」的同輩,去過幾次旅行就自稱旅遊玩家,上過一次電台就自稱客席主持。他們總是不會放過交換名片的機會,總是在不斷找尋見報的方法。這些人有的主持小眾寬頻節目,有的在免費報章寫評論,有的還磨摩擦掌要去選區議員。
說到投資市場,同樣不時會有所謂的少年股神出現,被傳媒一窩蜂地追捧。據說確實有少年股神獲電台邀請講股,還受投資銀行賞識,主動邀請到其研究部面試云云。港燦也曾在博客提到某些年輕投資者樂意被傳媒追捧,其實是志在尋找客人做資產管理。
筆者以為重實學的港燦會對樂於爭逐名利的人很鄙視,誰知他卻說﹕「也是為了餬口而已,反正不是去偷去搶,也就不要理會他們吧。」
世伯變仇人 經歷不愉快
既然明白名譽地位的重要,對爭逐的過程又不盡反感,為何在網上擁有穩定讀者群的港燦仍然多番強調不想見報﹖幾經追問之下,港燦終於道出一個不愉快的故事。
話說某年市道和今天的差不多,有位在銀行股票機前認識的朋友,本來相熟得想介紹女兒給港燦認識。這朋友問港燦恆指將會升還是跌,他便說當時市場暢旺勿估頂。誰知轉頭市勢逆轉,弄得這朋友由贏變輸,獲利變成止蝕。這位朋友第二天遇到港燦,有如見到仇家一樣,更別說讓他和女兒來往。從此之後,港燦情願在網上和各方素未謀面的人談,也不想變成什麼股壇名人。
沒股票推介 沒內幕消息
今天港燦還在博客旁邊寫上一大段密密麻麻的「使用條款」,列明投資價格可跌可升,讀者應該自行判斷。博客沒有股票號碼推介,沒有獨家內幕炒股消息,他卻還是擔心會歷史重演,會有人輸錢之後怨他一世。
為什麼經歷了金融風暴之後,香港人炒作和投機的風氣沒有改變﹖港燦說除了可以用作投機的錢少了,和金融產品及衍生工具的選擇增加之外,現在香港的投機風氣和97年前沒有分別。我們甚至可以懷疑,新一代的香港人可能要比上一代更為投機,才能有機會向上爬。
工業和服務業的暴發周期已過,傳統打工仔靠累積年資經驗和持續進修來升職的路已愈來愈難走。港燦說,如果「上位」的定義是取代老闆的位置,那麼很抱歉,連老闆也自身難保,因為公司早已被內地新精英的後代收購。他們國語英語俱佳,既有國際專業資格,又熟悉內地社會生存的蠱惑招數。香港的新一代如不走投機之路,只怕永遠也沒有向上流的機會。
人生如孖展窩輪交易
從這宏觀的角度出發,那些不斷「博上位」的「卡片黨」又似乎只是時代的反映。對於香港的新一代,投機從不止於抽新股,還有花錢花時間讀副學士(相關新聞 - 網站)和申請創業基金。人生旅途從來就是一場又一場的孖展窩輪交易,買賣場的名字叫「我用青春賭明天」。
港燦說,自拍錄像短片上網、參加《殘酷一叮》、選美和各類遊戲節目,以至各類政治壓力和宗教團體的興起,都可以是這個社會大潮的反照。近年所謂「御宅族」的興起,不一定只有動漫、打機、音樂、電腦黑客幾類。他們代表了一些街上完全不起眼的人,對某些題目的獨特研究心得,或創作天分之強,可能完全是主流媒體沒有見過的。在傳統晉升階梯苦無出路的年輕人,正按此途又一次發揮香港人的「執生」精神。
如果有多些企業能如港燦的希望一樣,能在傳統招聘程序之外多留意這些「御宅族」,把能夠發揮他們才能、創作力和研究心得的工作給他們做,香港仍有條件發展創意產業,而香港的晉升階梯亦可被拉闊。說到這兒,筆者總算隱隱看到「不想見報」的港燦在走一條怎樣的路。
既說三十而立,我們這一代在改革開放和金融風暴當中成長的「七字頭」,在這強政勵治的和諧社會之下,原來無論選擇走哪一道階梯,其實都是在城市的跌蕩當中找尋屬於我們的位置。
後記
與港燦談起霍英東(相關新聞 - 網站)先生辭世的消息,他問﹕「霍英東先生是靠膽識還是知識改變命運﹖」這條問題太難回答了吧﹗筆者只有很初步很初步地假設,在每一個社會,每一套制度之下,每一代都會用各自的方法自製存活空間。至於當他們找到機會之後,會選擇改變建制還是變成建制的一部分,則又是另一個完全不同的課題了。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